





食品级维生素C的灼烧残渣(灰分)是指样品在高温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含量,是衡量其纯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内外药典和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级维生素C的灼烧残渣通常需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以确保产品中无机杂质含量符合安全要求。
1.标准限值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美国药典》(USP-NF)规定,药用级维生素C的灼烧残渣不得超过0.1%(w/w)。食品级维生素C作为食品添加剂,其标准通常与药用级相近或略宽松,食品级维生素C费用,但多数企业仍会遵循≤0.1%的限值。例如,芜湖食品级维生素C,欧盟食品添加剂标准(E300)要求灰分含量需符合生产规范(GMP),通常默认不高于0.1%。
2.测试方法
灰分测定需通过高温灼烧法完成:将样品置于800-900℃的马弗炉中灼烧至完全碳化并恒重,残留物质量占原样品质量的百分比即为灼烧残渣。此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维生素C分解不完全或残留物被污染。
3.灰分来源
维生素C(抗坏血酸)本身是有机化合物(C?H?O?),理论上完全燃烧后应无残留。实际灰分主要来自生产工艺中引入的微量无机杂质,食品级维生素C供货商,例如:
-催化剂残留:合成过程中可能使用的金属催化剂(如镍、钯)。
-水质或设备污染:生产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或设备磨损产生的金属微粒。
-辅料添加:某些配方可能加入抗结剂(如二氧化硅),但食品级产品通常要求避免额外添加。
4.质量控制意义
灰分超标可能表明产品存在以下问题:
-金属污染:如铁、铜等离子可能加速维生素C氧化,降低稳定性。
-工艺缺陷:纯化步骤不足或设备清洁不。
-掺假风险:添加无机盐以增加产品重量。
5.行业现状
主流食品级维生素C生产商通过优化结晶工艺、使用高纯原料及严格过滤技术,可将灰分控制在0.05%-0.08%,优于标准要求。部分产品甚至达到0.03%以下。此外,如FCC(食品化学品法典)也明确要求灰分≤0.1%,与药典保持一致。
综上,食品级维生素C的灼烧残渣通常不高于0.1%,这一指标既保障了产品安全性,也反映了生产工艺的精密程度。用户在选择时可优先关注通过ISO、HACCP或GMP认证的品牌,以确保质量可靠。

依据《GB14754-2010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及国际药典标准,主要检测包括:
1.理化指标
-含量纯度:≥99.0%(HPLC法检测主成分)
-比旋光度:+20.5°~+21.5°(验证光学活性)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需符合标准比色液要求
-pH值(5%水溶液):2.1~2.6
2.杂质控制
-草酸:≤0.2%(避免结晶风险)
-灼烧残渣:≤0.1%(控制无机杂质)
-重金属(以Pb计):≤10mg/kg
-盐(As):≤3mg/kg
3.微生物安全
-菌落总数:≤1000CFU/g
-霉菌酵母菌:≤100CFU/g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不得检出
4.稳定性与兼容性
-干燥失重:≤0.4%(防止结块)
-溶解性测试:水溶液中需完全溶解无沉淀
---
厂家全项达标的优势
1.全程质控体系
-原料采用玉米发酵工艺(非化工合成),从淀粉上控制重金属残留。
-生产车间通过ISO22000/HACCP认证,洁净区达D级标准(动态微生物监控)。
2.检测能力保障
-配备HPLC-UV(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实现每批次全项检测。
-第三方机构(如SGS、华测)年度合规性验证报告支持。
3.关键风险控制点
-草酸控制:优化发酵工艺,抑制副产物生成(行业常见痛点)。
-金属迁移防护:生产设备采用316L不锈钢,铜铁离子污染。
4.合规性文件完备
-提供FDA21CFR182.3013、EU1333/2008合规声明
-每批次附COA(检测报告),包含重金属、微生物等16项数据。

食品级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的单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品形态、包装规格、采购量、市场供需以及品牌认证等。以下从不同维度分析其价格范围及影响因素,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
一、价格影响因素解析
1.产品形态与用途
食品级维生素C主要分为粉末、颗粒和液体三种形态。其中粉末形态因加工成本较低且便于运输,价格通常更具竞争力。例如:
-粉状VC:适用于饮料、烘焙食品等工业化生产,25公斤装价格约30-60元/公斤;
-颗粒/: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小包装产品(如100g罐装),单价可升至100-200元/公斤,因包含分装、营销等附加成本。
2.采购规模与包装规格
大宗采购(如500公斤以上)通常可享受折扣,单价较零售低30%-50%。例如:
-国内化工市场25公斤装批发价约25-50元/公斤;
-1公斤小包装零售价约80-150元/公斤(电商平台常见)。
3.质量标准与认证
通过FCC(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USP(美国药典)或欧盟食品级认证的产品价格上浮10%-20%。例如,符合ISO22000标准的抗坏血酸粉价格约40-70元/公斤,而未认证产品可能低至20-35元/公斤。
4.市场动态与供应链
2023年受玉米发酵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国内VC生产成本增加约15%,导致终端报价波动。进口产品(如德国巴斯夫)因关税和物流成本,价格通常比国产高30%-50%。
二、典型价格区间参考
-国产食品级VC(粉末)
批量采购(≥1吨):25-45元/公斤
中小型采购(25公斤装):30-60元/公斤
零售(1公斤以下):80-200元/公斤
-进口食品级VC(粉末)
国际采购(FOB价):5-12美元/公斤(约合35-85元/公斤)
国内分销价:60-120元/公斤
三、采购建议
1.明确需求优先级
工业客户应优先考虑大宗采购与长期协议价,关注供应商是否提供COA(成分分析报告);个人用户需警惕产品可能掺假,建议选择有SC生产许可证的品牌。
2.多渠道比价策略
B2B平台(如、慧聪网)适合获取基准报价,线下展会(如FIC食品添加剂展)可洽谈定制化服务。近期监测显示,河北、山东产区厂家报价普遍低于长三角地区。
3.质量验证要点
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重点确认重金属(铅≤2mg/kg)、微生物(菌落总数<1000CFU/g)等指标是否符合GB1886.43-2015。
四、趋势预判
2024年随着生物发酵技术升级,国产VC成本有望下降5%-8%,但环保政策趋严可能导致中小厂商提价。建议采购方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适时锁定合同价以规避波动风险。
总结来看,食品级维生素C单价跨度较大,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与质量要求综合评估。理性采购应平衡成本与合规性,避纯追求带来的潜在风险。
食品级维生素C厂家-芜湖食品级维生素C-宁波廊裕化学公司由宁波廊裕化学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提供。宁波廊裕化学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实力不俗,信誉可靠,在广东 广州 的生物化工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廊裕化学带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